以下内容为传统、伤寒金匮脉象及姚梅龄教授临床经验综合,仅供参考学习,下附《濒湖脉学》内容,方便对照学习
本文仅作入坑指南与读后复习总结,欲深入学习请详见此书《临证脉学十六讲》
图片
浮大中空脉
(一)浮大中空脉之象
脉搏浮取明显,且脉体宽大;然中取即觉豁然而空,脉搏力度甚虚弱;沉取不应指
注意与芤脉区别
(二)浮大中空脉的形成机理与诊断意义
气血阴阳大虚,甚则欲脱
图片
革脉
(一)革脉之象
浮大而弦紧,中取沉取按之明显无力且弦紧顿失
【体状主病诗】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二)革脉的形成机理与诊断意义
血枯精亏
因血枯精亏,脉管不充,中取沉取按之明显无力,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而弦紧
图片
牢脉
(一)牢脉之象
沉弦实,兼略大而长
牢脉居于沉位,坚挺搏指
切脉时,牢脉重取弦实有力,而浮取中取时,脉搏力度不明显
牢脉和革脉指下感觉相反,革脉浮取坚实,而中下空虚;牢脉重按坚实,而浮取中取无力
【体状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二)牢脉的形成机理与诊断意义
1.阴寒凝结于里,或结于气分,或结于血分
2.血瘀、顽痰阻滞气机
3.阴血大亏
【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㿗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三)牢脉诊断意义的鉴别
阴寒凝于血分者,几乎必兼脉涩,凝结于气分,脉可不涩
图片
洪脉
(一)洪脉之象
脉大而有力,来势较汹涌
脉体较正常脉象宽大,浮取时脉象有力,中取也很有力,沉取时,脉力较浮、中取减小不少
【体状诗】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份,升阳散火莫狐疑。
(二)洪脉的形成机理与诊断意义
1.热盛,多为气分热盛
外邪入里化热,或五志化热,或痰、湿、食积、瘀血郁而化热,热盛则血流迫急,血脉极度充盈,而脉体宽大有力,而且血容量稍显不足,则沉取时,脉力稍弱
2.正常脉象之一
夏季阳气旺盛,气血涌盛于外,鼓荡充盈于血脉,致脉洪。此洪脉与正常脉象相比,微微有些脉体宽大,脉力稍大
【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三)洪脉诊断意义的鉴别
热盛者多见洪数
图片
动脉
(一)动脉之象
《脉经》“动无头尾,其形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姚梅龄教授只见过脉数而单独一部浮旺有力的动脉
【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二)动脉的形成机理与诊断意义
1.邪气与正气相搏结
2.气机散乱
《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病篇》“……,动则为惊。” 姚梅龄教授临床上从未见过如此病人
图片
芤脉
(一)芤脉之象
脉搏浮取虽明显,但稍重按即无力,中取即两边略弹指而中空
【体状诗】
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二)芤脉的形成机理及诊断意义
1.血脱或血亏
血少,不能充盈血脉
2.气津大亏
阴液耗损,阴耗阳无所附而外越
3.失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